客服微信:visasly 微信平台:visa5i 咨询电话:186 1189 5166
50个国家(地区)对因私护照免签落地签证政策靠谱指数2014年12月最新版

您的位置:吾爱首页 > 目的地指南 > 内蒙古

内蒙古历史文化节日

 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征服统一了蒙古地区的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1206年铁木真称汗,号成吉思,建立了蒙古贵族政权——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部落而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1368年元朝灭亡。后来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刺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入关统一全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清朝对蒙古族统治的加强,有效地制止了封建割据和战争,使蒙古族社会获得了近200年的稳定,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元代以来,蒙古族在祖国许多科学文化领域做出了贡献。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蒙古族人民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中,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率千余官兵坚守炮台,拼死抵抗,全部为国捐躯。在保卫北京的八里桥之战中;从卓素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察哈尔调集4000蒙古骑兵穿插奋战,毙伤敌军1000余人。蒙古骑兵也有很大牺牲;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以弓箭、马刀抗击了敌方的洋枪洋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爱国爱民的悲壮诗篇。1900年前后与义和团运动相呼应的遍布东西部各盟旗的反教斗争,从1858年伊克昭盟的“独贵龙”运动起到辛亥革命前夕规模较大的反封建赋役、反垦、夺地的斗争共有10多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蒙古族的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以谋求蒙古族的自由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蒙古族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乌兰夫等同志为代表的蒙古族先进分子加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内蒙古的革命,同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解放战争中蒙古族骑兵英勇作战,歼灭敌军2万余人,缴获战马2万多匹和枪支l万多件,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7年5月1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蒙古民族的新的历史转折。内蒙古是实行区域自治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主要节日:
   
    查干萨日 每年农历12月23日至整个正月
    查干萨日,在汉语中译为“白月”,又叫做“白节”。在每年农历春节前后,草原上都要举行祭火、祝寿、拜年等活动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这便是蒙古族的春节——“查干萨日”。
    祭火:熊熊的火焰象征着幸运吉祥,祭火即蒙古族对来年的祈福。
    祝寿:是为长者祈福的活动,农历12月25日、26日,给85、73岁高龄的老者祝寿;农历12月27日至除夕,向61、49岁的长者祝寿,祝寿时晚辈要向长辈行礼,以表祝贺。
    除夕:除夕夜,牧民家中都要摆放由点心、奶食、糖果等拼成的花盘,牧民间互邀喝茶,晚上则全家齐聚,开家庭宴会,这也是整个节庆的最高潮。
    拜年:拜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先是牧民集体祭敖包,然后开始家庭内部的拜年,需着装端正,手捧哈达,由晚辈到长辈,再由长辈至晚辈。
    兴畜节 每年正月和清明前后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爱畜如子。我国古代,家家都讲究人丁兴旺,但对于草原上纯朴的牧民来说,畜群兴旺也是一样的重要,因为畜群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产。所以正月里人过春节的时候,也不忘给牲畜过新年。
    兴畜节在蒙古语中称为“玛力音新敖如鲁呼”,也可译作“迎春宴会”,是蒙古族牧民很早以来的传统习俗。这一节日没有固定日期,大体在正月和清明前后,以每个村落为单位举行。节日时男女老幼集合在野外,支帐幕设锅灶,将所有牲畜赶来,查看膘情,研究春天接羔接犊的问题,给肥壮的种公畜挂彩。然后有摔跤、说书、唱歌、好来宝等娱乐,然后举行一些简单的宴会,欢庆节日。庆祝结束后,还会将这天的各种食品分发给大家一同享用。
    苏尼特人的兴畜节是在除夕这天举行,还会有给公羊进行抹画礼的重头戏。克什克腾旗的蒙古人,在二月初才给牲畜过新年,日期也不固定,需要事先约好。这一天,羊倌、牛倌、马倌、驼倌等有功之臣,都被请进中央大蒙古包里,跟德高望重的乡间父老并肩坐在一起。大家推选一个“尼尔巴”,即管总务的人,由他指导大家来进行各项仪式。仪式中间往往要穿插一些赛马、摔跤、射箭等小型比赛来活跃气氛。
   
    篝火节 每年6月18日
    篝火节是内蒙古北部鄂伦春族人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鄂伦春人会燃起篝火,并集体围绕在篝火旁,载歌载舞,欢乐通宵。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历史悠久。他们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物置于火上烘,被认为是变得洁净了。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春节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时向簧火磕头祈福。每逢春节客人来拜年时,须先向火神敬拜。
   
    马奶节 每年夏季
    蒙古民族牧养五畜和挤取乳汁加工各种奶食品,是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内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饮食来源,所以每年开始挤新奶时都要进行一定的仪式,并进行聚会庆祝,希望获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这就是古老而具有典型性的马奶节。
    每年夏季开始挤马奶和中秋停止挤马奶时,牧民们都要举行马奶节。主人首先选定吉祥日子,并提前公布于众,到节日那天附近的牧民都来参加马奶节。马奶节的前两三天主人就挤马奶制作马奶酒。马奶节当日,由九位骑白马的骑士和主人共同举行仪式,并祭祀天地神灵,主人高声朗诵马奶萨察礼赞词,众人骑马随从绕场三周结束仪式,还要给种公马和头驹系哈达进行选拉礼。然后众人聚会畅饮马奶酒,庆贺马奶节,祝福风调雨顺,水草肥美,五畜兴旺,奶食丰收。
   
    那达慕草原旅游节 每年7、8月间
    内蒙古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举办的那达慕草原旅游节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各方面的灿烂文化。那达慕,蒙古语为“娱乐”或“游戏”之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那达慕开始以单纯的歌舞娱乐形式为主,后来增添了摔跤、射箭、赛马等比赛项目,场面隆重,气氛热烈。旅游节期间,游人可住在蒙古包品尝奶茶、还可以参与到骑射歌舞等节目中,充分体验草原民族的豪放自然的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