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吾爱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业“逆势上扬” 山西煤老板“转战”旅游业

旅游业“逆势上扬” 山西煤老板“转战”旅游业
如今,全球金融风暴依旧阴霾未尽,但山西省旅游产业却出现“回暖”迹象。近日,记者在省旅游局采访时了解到,一些较早“转战”旅游产业的煤老板的成功,让仍身陷经济困境的煤老板们更加看好旅游产业的市场前景。
旅游业“逆势上扬”
据省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晋祠博物馆、煤炭博物馆、莲花山庄等8家实行门票半价的景区共接待游客29144人次,门票总收入达61.64万元,创下了太原市实行小长假制度以来的接待高峰;今年“五一”小长假,山西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同比增长13.41%,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4.21%。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山西旅游产业在危机中的良好表现,让以煤炭为主的山西资本对山西旅游产业有了新的认识,旅游产业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据了解,在金融危机中,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调整产业结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最近,临汾市、代县等原工矿业发达地区相关部门主动与省旅游局联系,研究旅游业发展专项工作。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金融危机对地方转变发展思路起到了触动作用,煤焦行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旅游产业。
不少煤炭企业成功转型
早在10年前,山西省煤炭资本就已尝试切入旅游业。1998年,焦炭大王阎吉英独资开发绵山,创山西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之先河。从开始接待游客至今,绵山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一直呈跳跃式增长态势;2005年10月,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而购买景区部分经营权的是一家以煤炭经营为主体的大型企业……越来越多的山西煤炭资本走出了“地道战”,重现大自然和先祖们留下来的辉煌。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煤老板抛开“本行”,转而去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在采访中,不少煤老板表示,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山西省煤矿资源枯竭是迟早的事情。地下的煤是资源,但它是有限的;地上的文化也是资源,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逐渐显现,越早转型就能够越早受益。
煤炭资本转型正当时
业内人士表示,旅游业是个新产业,从投资角度来讲,与传统行业相比,其本身的投资安全风险较小,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如晋城市皇城村为打响“皇城相府”,确定旅游景区的开发主题后,从煤炭资本中调集资金,进行景点建设、品牌宣传,并积极运用参股、控股、买断经营权等资本运营方式,形成了一个集古建文化、宗教朝拜、农业观光、度假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复合产品。相关人士认为,皇城相府的开发体现出了主题引路、专业运作、产业运作、资本运作特征,是山西省煤炭资本完美转型的成功案例。
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对山西省煤炭资本而言,当前转型旅游产业正当其时。山西是全国地上文物最多的省份,旅游资源丰富,亟待开发。同时,近年来山西交通得到极大改善,动车组的开通,使山西更好地融入了渤海经济圈;中卫铁路建成,让山西能西连陕甘宁,真正实现承东启西。
业内人士建议:“山西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利用资本市场打造品牌,搞好资本运作。目前,山西这方面有很大欠缺,山西应当有自己的大型旅游集团,国资民资结合,煤旅并举,做到规模开发,专业开发,产业运作,整体规划,避免各自为战,杜绝‘挖小煤窑式’的景区建设。”(记者 梁敏 剑贞)
更多出国签证 酒店 机票 提问请到新浪微博:@吾爱全球签证中心 微信:visa5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