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吾爱首页 > 旅游资讯 > 黔东南州天保工程助力生态旅游

黔东南州天保工程助力生态旅游
金黔在线讯5月23日,记者来到坐落在苗岭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的雷山县报德乡郎德上寨,古香古色的苗寨掩映在茂密的林间,清清的河水从村前流过,村里的吊脚木楼、身穿民族服饰的苗家姑娘、吹芦笙的老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一个年轻姑娘一边跳舞一边自豪地对记者说:“父辈辛苦伐木受穷一辈子,我们保护森林发展生态旅游,好日子长着呢!”
黔东南州天保办主任刘国胜介绍,千户苗寨西江、千年古城镇远、枪手部落岜沙、千年侗乡肇兴等旅游胜地能名满国内外,吸引着众多游客,主要是因为以天保工程为主的林业重点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
黔东南州是全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伐木和木材加工曾是当地财政和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独木”难支,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和利用并未根本改变贫穷落后境况,这个森林王国的森林覆盖率一度下降到不足30%,很多地方已无木可伐。
1998年,该州开始在台江、剑河、雷山、黄平4县试点天保工程,于2000年在除从江以外的15个县市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天保工程。12年来,全面停止工程区内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共投入7.77亿元,每年聘请5500多名护林员有效管护森林2317万亩,建设公益林284万亩,妥善分流安置4000多富余林场职工,调减木材采伐188万立方米。
天保工程给该州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雷山县丹江镇大固鲁村护林员李正武指着巴拉河边的密密森林告诉记者,以前那里是村民的砍柴坡,由于植被稀疏秋冬季节只见一片红色。如今,全州森林面积增加373万亩,活立木蓄积增加43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8.38个百分点(其中天保工程贡献5个百分点)达62.78%,森林火灾受害率均小于0.7‰,野鸡、野猪、山羊等野生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多,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未再发生过洪水泛滥成灾的现象。
由于自然生态良好、森林植被繁茂、民族文化多姿多彩,黔东南州被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旅游资源品位最高,且最为集中的地区”。目前,氵舞阳河山水风光、雷公山苗族原生态文化、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肇兴侗寨等旅游集镇正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成为当地财政和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州国内游客达1500万人次以上,入境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超过110亿元。
更多出国签证 酒店 机票 提问请到新浪微博:@吾爱全球签证中心 微信:visa5i
